- · 《汉字文化》栏目设置[06/28]
- · 《汉字文化》数据库收录[06/28]
- · 《汉字文化》收稿方向[06/28]
- · 《汉字文化》投稿方式[06/28]
- · 《汉字文化》征稿要求[06/28]
- · 《汉字文化》刊物宗旨[06/28]
没学过日文的中国人能根据日文中出现的汉字大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汉字在东亚是一种颇为神奇的存在:同样的字在中、日、韩、越可能读音各异,但用于书面交流却没太大的障碍。历史上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文字在形成的过程中都与汉字有着千丝
汉字在东亚是一种颇为神奇的存在:同样的字在中、日、韩、越可能读音各异,但用于书面交流却没太大的障碍。历史上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文字在形成的过程中都与汉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日、韩、越等国通常都被视为东亚汉字文化圈的成员。古代汉字文化圈曾出现过一种独特的现象——笔谈:来自汉字文化圈中不同国家的人使用的是不同的口语,所以他们就使用都看得懂的汉字进行书面交谈。
明末遗民朱舜水在参与抗清复明运动失败东渡日本。当时日本水户藩第二代藩主德川光圀就常去拜访他。语言不通的两个人在更多时候是通过书面文字进行交流。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者也常和朝鲜通信使用汉字笔谈的方式来争论儒学问题。清末流亡日本的孙中山、梁启超等人也曾通过书面文字与当地人交流。越南战争期间一名随同美军前往越南参战的韩军排长也曾用汉字和一位越南村长进行过有效沟通。
这一切都说明至少在当时来自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地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是可以通过汉字交流的,不过如果现在你还指望用汉字直接与朝鲜人、日本人、越南人进行交流恐怕会失望的。越南很多古建筑上都能看到用汉语书写的对联和和牌匾。很多在中国游客在越南都会忍不住驻足观看这些古建筑上的汉字,而在他们周围总能围着一群不知所云的越南人看热闹。
事实上如今的越南人早已看不懂这些由他们的祖先写下的汉字对联和匾额。如今越南的文字体系是基于法国殖民时期所推广的拉丁字母为基础创造出来的。同样朝鲜、韩国也用训民正音(即朝鲜谚文)取代汉字作为本国的主流文字使用。如今绝大多数朝鲜人、韩国人、越南人都已不认识汉字了,相比之下日本的文字体系保留汉字文化因素则要更多一些。
古代日本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只有口语而没书面文字,后来日本在学习中华文明的过程中开始借用汉字注音。汉字传入日本最早可以追溯到晋武帝太康年间,然而汉字真正在日本普及开来大约是在中国隋唐时期。一开始日本人直接把从中国传入汉字拿来使用,后来逐渐在汉字的基础上发明创造了日文假名。中国唐代时期留学生吉备真备根据汉字楷书的偏旁部首发明了片假名。
后来日本人又根据汉字草书的偏旁部首发明了平假名。发展至今的现代日文书写系统有一部分是日本人当初直接从中国引入的汉字,一部分是根据汉字偏旁创造的假名,此外日文中还引入了一部分罗马字。在古代日本的文化阶层普遍是认识汉字的。2001年日本NHK电视台拍摄的大河剧《北条时宗》中日本执政者能毫无障碍地阅读元世祖忽必烈命人传达的汉字国书。
汉字在古代日本曾长期作为一种身份和性别的特权:早期日本上流社会男性是不屑于使用假名的,因此使用汉字或假名就成为了贵族和平民区分身份地位的一种标志,但即使是在贵族阶层中女性也不能随便使用汉字。比如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就通篇用平假名写成,然而也是正是随着《源氏物语》的流行让日本贵族男性逐渐放下身段开始接受和使用假名。
从公元10世纪起日本所谓的“国风文化”开始日渐取代当年遣唐使从中国唐朝引入的“唐风文化”。所谓“国风文化”顾名思义就是强调本土文化特征,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假名在日本的使用开始逐渐普及,不过日本上层阶级普遍兼习汉字和假名,所以直到明清交替时期朱舜水和德川光圀仍能使用汉字进行无障碍交流,甚至直到1853年美国黑船来航时日本上层阶级仍普遍认识汉字。
公元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率舰队驶入江户湾浦贺海面。在此之前日本已经历两百余年的锁国时期,因此在美日谈判中几乎找不到一个懂英语的日本人,而当时造访日本的美国舰队中也无人精通日语。恰巧当时随美国舰队前往日本的传教士卫三畏是一个多年研究中国文化的汉学家。精通汉语汉字的卫三畏还邀请了自己在香港认识的中国人罗森一同前往日本。
文章来源:《汉字文化》 网址: http://www.hzwhbjb.cn/zonghexinwen/2022/0301/1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