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汉字文化》栏目设置[06/28]
- · 《汉字文化》数据库收录[06/28]
- · 《汉字文化》收稿方向[06/28]
- · 《汉字文化》投稿方式[06/28]
- · 《汉字文化》征稿要求[06/28]
- · 《汉字文化》刊物宗旨[06/28]
80年前,鲁迅们鼓吹废除汉字,那些堪称书法家的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现在别看我们,别人家的孩子认写几个繁体字,那是值得夸耀的;如果他能在家门口写上一个孩子写的春联,那孩子也简直是“明星”。自上个世纪以来,繁体字一直是改革的主题。他
现在别看我们,别人家的孩子认写几个繁体字,那是值得夸耀的;如果他能在家门口写上一个孩子写的春联,那孩子也简直是“明星”。自上个世纪以来,繁体字一直是改革的主题。他们曾多次被提倡“取消”、“改进”和“简化”。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汉语拼音计划”才得以实施。地面。
鸦片战争的强舰炸开了旧中国的大门。中华文明和普通百姓陷入了严重的灾难之中。许多有志之士走出国门,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策。
这些有志之士意识到西方世界的几十个字母可以组合成不同的字符来表达各自的含义;即使在邻近的日本,虽然汉字是借用汉字,但经过改进后也易于使用。许多。
所以,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汉字改革也成为救国之策之一。
蔡元培、陈独秀、鲁迅、谭嗣同、瞿秋白、吴玉章、刘半农、钱宣统等,都主张用字母代替或修改汉字。他们认为汉字晦涩难懂,普通劳动人民基本不识字。可以说,占当时中国人口80%以上的普通人,是无法成功学习常用繁体字的。
“言语是内心的声音”。既然学不会汉字,就无法表达内心的声音,也就无法享受文字的智力成果。写作只被少数特殊阶级垄断,应该像“四旧”一样被视为渣滓,被破坏和打倒。因此,许多著名的文化人物提出要“废除汉字”。
1898年维新运动“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是最早废除汉字的倡导者。他呼吁尽快将汉字转成拼音。
蔡元培认为,如果要改造汉字,应尽量直接使用拉丁字母。
陈独秀极力主张废除汉字,称繁体字是承载着??“腐毒”思想的巢穴,废除它们并不可惜。
钱宣统是个反封建斗士。他说,要使中国成为文明国家,就必须“废儒道”,要废这两者,首先要废汉字。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刘半农也直言不讳:汉字不朽,中国新文化无望。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从他的言论中可以看出他讨厌繁体字。他说:“汉字真的是世界上最恶心、最坏、最坏的中世纪毛坑!”汉字太难学了。聪明的人要努力工作十年八年。废除汉字,代之以罗马字母。
吴玉章,自新文化运动开始就倡导文字改革,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文字改革的带头人之一。他还认为,汉字是古代封建社会的产物,是统治阶级压迫劳动群众的工具。汉字改革要遵循世界通行的“拼音方向”。
1936年6月,鲁迅先生在接受《拯救情报记者》采访时提出了一个尴尬的观点:汉字不死,中国不死。
在中学课本《孔乙己》中,有一段经典的描写,孔乙己问咸亨饭店的一个小伙子:“惠”字有几种写法?繁体字“回”有四种写法,但都是有变体的。
在创作书法时,如果相同的文字出现在同一个作品中,为了求变,一般会写不同的文字,避免雷同。这在书法美学上是有意义的。但在日常生活中,要掌握“回”这样的不同变体,实在是费时费力,毫无意义。
“回”之类同字异体的汉字有很多,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真正废除。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有识之士认为汉字影响了大众的接受和学习,并建议政府废除汉字。但是,鲁迅提出的“汉字不死,中国灭亡”的建议还有另一层含义。
先生鲁迅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
其实他也知道,完全废除汉字是不可能的。 “改良”还是比较实用的,比如把文言文改白话文、毛笔改笔、繁体改简体。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简体字的实施路径与鲁迅先生的意料是分不开的。
1900年前后,张太炎先生创制了一套“汉语拼音”(含58个音标),被北洋政府采纳,成为“法定”字改方案;王兆先生创作的《国语和声》被袁世凯列为小学师范课程,并在全国推广。
1928年语言学家赵元仁先生主持编纂《国语罗马字》(汉字注音用26个罗马字母)。钱玄彤、林语堂、李锦溪参加。中华民国教育部向社会公布。
1931年,第一届“汉字拉丁化大会”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召开,以瞿秋白、吴玉章、林伯渠等人为首,通过了《华北新拉丁化计划》,随后在全国实施。超过10万中国工人在苏联。 .
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出版了《第一批简体字表》,使用了324个在民间广为流传的通俗字(宋元时期流行,用于簿记、信件甚至合同)。纳入小学教科书,实施6个月后废止。
文章来源:《汉字文化》 网址: http://www.hzwhbjb.cn/zonghexinwen/2021/0710/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