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黎锦纹饰与汉字“联姻”:以字为媒 融汇创新

来源:汉字文化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走进位于陵水县城的一间工作室内,便见到一张张长幅的宣纸上写着一个个巨大的奇特字样,好像黎族织锦上的图样,但结构却更为复杂,按着一定的规律在排列,细看之下仿佛我们熟

走进位于陵水县城的一间工作室内,便见到一张张长幅的宣纸上写着一个个巨大的奇特字样,好像黎族织锦上的图样,但结构却更为复杂,按着一定的规律在排列,细看之下仿佛我们熟识的汉字,但却又难以准确解读。“这是以古老的黎族图样为元素,创作的一种汉字字体。”工作室的主人、该字体的创作者陈春元解释道。

人们通过文字记录他们对大自然的认知,字里行间便蕴染上雨雪风霜和日月星辰;黎族传统织锦纹样兼具历史的古朴之美与造型的和谐之美;而设计,则是表达的艺术。当三者与设计师陈春元、王芳夫妇相遇,一场关于汉字的美丽的邂逅就此展开,以独具民族特色字体写就的《千字文》因此诞生。

“字体能顺利设计出来,得益于他自小喜欢琢磨字,尤其喜欢写毛笔字。”王芳口中的“他”,便是她的创作合伙人陈春元,也是她的丈夫。由于喜爱书法,从初中开始,陈春元就参加各类书法比赛,多次获奖,大学时他专攻美术设计专业,毕业后也从事与汉字相关的设计类工作,在他的笔下,一个个字仿佛具有了生命力,有的或飘逸洒脱或刚劲有力,有的则宽厚而憨直,率性而为,直抒胸臆。

而在陈春元众多的字体设计中,耗时最久,也最为珍贵的,是他和王芳一同为《千字文》而设计的一套字体,融黎族传统织锦纹样于汉字之中,自成一体,独具特色。

而要把这两个元素结合在一起的想法,源于2015年的一次研学调研。

彼时,陈春元与王芳参与了主题为“黎族传统记忆”的研学调研,实地走访调研海南多个市县,深入多个黎族村落实地查看。“调研过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目睹了黎锦纺织过程。”陈春元了解到,黎族人民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他们有时会以黎锦为载体,通过丰富的纹样、图案记录民族传说和历史,各色各样的黎锦也就凝聚了黎族历史、文化、艺术多方面的元素。

“在不同地区生活的黎族人民,黎锦上的纹样有时也各不相同。”王芳介绍,黎族人民擅长以居住的生活环境为素材,发掘生活中的美。比如生活在山区的黎族人民,爱用昆虫、水、鹿以及花卉树木等物象,创作独特的纹饰图案;而居住于沿海、沿河地区的黎族人民,则喜用江河里的鱼、虾、鸳鸯等鸟兽动物为纹饰题材。相似的是,在纹样图案创作中,他们大多会采用散点透视、平面铺开的直线型的菱形图案,追求对称,自成一体。

看着这些纹样,陈春元来了主意,能不能把汉字与这种纹样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新的字体,既有民族风情又便于识别,还能让更多的人通过该字体了解黎族文化。生长于贵州,从小对少数民族文化感兴趣的王芳对丈夫的想法表示支持,2018年4月,陈春元和王芳开始了创作之路。

仔细查看他们设计的字体,不难发现这些字字形对称舒展,皆是平直的线条,毫无圆润的边角,规整、方正、独具民族特色是这种字体给人的第一印象。那么,这个字体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呢?

王芳介绍,一套字体至少需要经过钢笔稿、矢量处理、电子稿等步骤,提取出基本的笔画、偏旁部首,进行细致的归纳总结和调整,再慢慢扩展成两三百个“模板字”,才能最终呈现。因此,在设计之初他们就计划先设计出偏旁,再依据偏旁组字。

“当时我们翻阅了市面上所有有关黎族织锦纹样的书籍,还查阅了相关的论文,仍有疑问的,我们专程向一些有丰富织锦经验的织娘请教,最终逐渐找到了一些纹样的成像特点,并依据这些特点抽取剥离出极具代表性的纹样来改造成汉字偏旁部首。”王芳说,那个时候陈春元天天捧着一本巴掌大的《新华字典》,对照里面的部首表,从最简单的“丶”到较为复杂的“戈戊戌藏”,逐个琢磨。

经过近8个月的打磨,该字体的所有的部首终于创作成型。本以为有了部首,只需将偏旁与成字部件简单修改结合即可,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部首的完成,仅仅是该字体创作的开始。

陈春元介绍,纹样多是直线、折线组合的对称之美,而汉字讲究刚柔结合的平衡之美,两者进行融合时就有了冲突,特别是许多字形并不是对称的汉字,如果按其原有的笔画结构组合成字,成型后的汉字总会给人失衡之感,失去自身韵味。

为了既保留住纹样元素特征,又减少字体的识别难度,陈春元不断尝试,而最让他感到苦恼的是创作过程中要不断推翻之前已经确定好的部首。“比如‘阝',当它与‘且'‘完'这类对称字组字时很好看,但一旦变成了‘陈'‘防',就失去了美感,因此我们不仅要重新设计‘陈'‘防'这两个字,还要更改‘阝'这个偏旁,以达到部首的统一,但这也意味着之前已经确定的‘阻'‘院'需进行修改,工作量远超我们的想象。”

文章来源:《汉字文化》 网址: http://www.hzwhbjb.cn/zonghexinwen/2021/0524/911.html



上一篇:70年代的“汉字二次简化”,虽然失败,但很多人
下一篇:河北临城:鸭鸽营中学举办汉字文化节

汉字文化投稿 | 汉字文化编辑部| 汉字文化版面费 | 汉字文化论文发表 | 汉字文化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汉字文化》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