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汉字文化》栏目设置[06/28]
- · 《汉字文化》数据库收录[06/28]
- · 《汉字文化》收稿方向[06/28]
- · 《汉字文化》投稿方式[06/28]
- · 《汉字文化》征稿要求[06/28]
- · 《汉字文化》刊物宗旨[06/28]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70年代的“汉字二次简化”,虽然失败,但很多人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现在,我国大陆地区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华人地区所使用的汉字属于简化汉字,而我国港澳台地区以及国外其它华人地区所使用则是繁体汉字。关于汉字简化其实是相当复杂的历史
现在,我国大陆地区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华人地区所使用的汉字属于简化汉字,而我国港澳台地区以及国外其它华人地区所使用则是繁体汉字。关于汉字简化其实是相当复杂的历史问题,至今仍然有少数人对简体字进行批评。
其实,汉字字形从甲骨文开始就不断演化,汉字简化也算是一个大的趋势,近代以来由于国势衰落,西方崛起,甚至一度有汉字误国,汉字拉丁化的呼声(当然,后来证明这个看法完全是错误的),但对于汉字过于繁琐,需要简化,则是知识分子界的主流意见,建国后便着手进行了汉字简化的工作(其实民国也搞过,但民国政府执行力太差,所以推广不开)。
现在很多人批判简体字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你看,现在用繁体字的港台地区经济也不差呀,所以汉字是否简化完全不影响发展,搞简化反而是丧失了文化。这个说法其实是片面的,因为建国初期大陆的情况完全不一样,那个时候大陆绝大多数人民都是文盲,当时国内百废待兴,要迅速完成扫盲工作,推动国家建设,搞简化是必须的,简体字自然是立下了大功。
“简化字”其实是成功的
从现实效果来看,我国的简化汉字政策是成功的,为国家做出了贡献,简体字用起来也确实非常方便(当然,也有些人一直认死理,说着诸如“愛”去掉了“心”变成“无心之爱”的,这种人实在是无力吐槽,只认着死文化,不考虑实际情况,属于腐儒之见),而且我国并没有完全淘汰繁体字,现在大部分人认繁体字还是没太大问题。
但是,这个成功,指的是“第一次简化”,也就是50年代的那次简化;其实除此之外,国内还有过一次汉字简化的政策,但这个政策是彻底失败了,这就是70年代的“汉字二次简化”。
这个事情可能很多中年人都有印象,它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50年代的汉字简化并不意味着工作彻底完成,而仅仅是完成了阶段性任务,当时普遍认为,汉字简化还没有完成,也就是,还不够“简”,于是一直就有继续简化汉字的想法,不过后来因为时局动荡的原因,所以这个政策就陷入停顿。
一直到70年代,这个工作才开始恢复。
1972年7月,文字改革办公室按照调查结果,开始拟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
繁体字,简体字,二简字混写的告示,这也是少见了
1973年6月17日,国务院同意恢复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1975年5月15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拟出《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并报请国务院审阅。总理批示认为数量还不够多,于是1977年5月20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征求各方面意见后,拟出《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修订稿,送交国务院审批。
二简字时的课本,大家读读看吧
后来这个工作也开始推进,“二简字”也越来越多,1978年4月到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等部门分别发出内部通知,在中小学课本、教科书和报纸、刊物、图书等方面停止使用第一表简化字。
也就是,有一段时间,国内是“二简字”的天下。
但是,这就成功了吗?完全没有,这个政策是相当失败的,虽然在国家机器的大力推动下,“二简字”一度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其起到的作用却与初衷完全相反,给人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也受到广泛批评。
《人民日报》试用二简字,字形怪异,令读者困惑。“副总理”改为“付总理”,令人误解为付姓总理。
1986年2月25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出《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指出《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化字推行多年后,人们仍不能准确使用,需要一段时间的消化,而且有多套大型工具书如《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已经或将要出版,以及电子计算机的汉字字库已用芯片存储,此时推行新简化字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因此建议国务院批准废止二简字草案。
二简字的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