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鲁迅提议废除汉字,罗素却说汉字虽有三大缺陷

来源:汉字文化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 仓颉为帝,南巡狩,发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 ”——《河图·玉版》 仓颉是传说中汉字的创造者,但现代学者认为,汉字绝对不可能是一个人

仓颉为帝,南巡狩,发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河图·玉版》
仓颉是传说中汉字的创造者,但现代学者认为,汉字绝对不可能是一个人突然开窍创造出来的,而是从原始图画慢慢发展来的。我们小时候学写字,课本上总会把“山”、“水”、“土”这些简单汉字配上图形,让我们知道这些字怎么来的。

现在,汉语和英语已经成为世界上两大语言,我们觉得英语难,外国人觉得汉语难。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两种语言特征完全不同,汉字是意音文字(非正式说法为表意文字或象形文字),英文是字母文字,区别在哪?我们举个例子。

很多人感到奇怪,同样是从原始社会跨越到现代社会,怎么偏偏中国人创造出了这种特殊文字,而外国人大多使用字母?更让外国学者琢磨不透的是,古埃及5000年前的圣书字、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婆罗米文、玛雅文都消亡了,论历史悠久,只剩汉字独霸世界文字榜首。

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汉字发展史找答案。汉字经历了从原始刻画符号(比如距今约7762年的贾湖刻符)到最早成熟汉字(甲骨文)再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纷纷出现的过程,秦始皇灭六国后规定秦篆是唯一官方文字,汉字逐渐成熟定型,东汉时期出现第一本汉字字典《说文解字》。
再加上唐朝时期,雕版印刷术被发明,楷书作为“正体”汉字走向成熟,汉字的稳定性就更强了。这既得益于华夏先民创造的文化繁盛,需要汉字作为载体传承,也得益于汉字本身结构严谨、表述精密,更重要的是,中华文明历经几千年都没有消亡,汉字怎么可能消失呢?

但到了近代,随着西方列强侵入华夏土地,无数知识分子为了救亡图存开始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技术,传统文化的载体——汉字也受到了冲击。鲁迅、钱玄同、胡适、刘半农、蔡元培等人都提出过“废除汉字”的理念设想,鲁迅比较激进,直接说:
“汉字和大众是势不两立的。”
“汉字不死,中国必亡!”
当时的新文化学者觉得,中国落后是因为传统文化落后,而要改变传统,就必须先从废除汉字开始。汉字难认、难写、难记,与世界上其他文字格格不入,更不适应推广教育,不如用西方字母文字取代中国象形方块字,这样有利于文明的进步。

就在众多学者为了“废不废除汉字”争论不休的时候,英国大哲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受梁启超邀约,在1920年来到了中国。罗素在世界范围内都有极大影响力,195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就被他收入囊中,他对古老的东方文明非常好奇,来华之后受到众多文化名流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罗素来中国前就读过唐诗、《庄子》,他不像其他西方学者一样对中华文明抱有傲慢偏见,他写的《论自由之路》甚至特意引用中国先贤老子的名句:“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到了中国后,罗素发现中国一众学者都风度翩翩,能讲流利的英语,对他十分热情,他兴奋地写:“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有教养的人。”
对于中国许多文化,罗素都表示肯定,但对汉字,他却提出了不一样的见解。罗素认为,汉字有一个显著的优点:“中国各地的方言不同,无法沟通,但汉字却全国都能读懂。”
与此同时,汉字也有“三大缺陷”:一是选用符号而不是字母作为文字,难记难写,学习不如字母文字方便;二是汉字不方便排序,英文字母可以按A到Z开头排序,可以使用先进的文字铸排机,汉字却不行,收入字典不好查询;三是汉字表达外来词汇困难,一有新事物就得再造个词语,不利于学习外来文明长处。

那么罗素指出的“缺陷”是否完全正确呢?当时很多学者都同意罗素观点,“废除汉字、改拉丁字母”的呼声越来越多,汉字陷入了一场大危机。

汉字文化投稿 | 汉字文化编辑部| 汉字文化版面费 | 汉字文化论文发表 | 汉字文化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汉字文化》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