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汉字文化》栏目设置[06/28]
- · 《汉字文化》数据库收录[06/28]
- · 《汉字文化》收稿方向[06/28]
- · 《汉字文化》投稿方式[06/28]
- · 《汉字文化》征稿要求[06/28]
- · 《汉字文化》刊物宗旨[06/28]
汉字差点被字母取代, 我们化解了难题, 可是邻国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中华汉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世界上仅存的象形文字,从古代巫文祭祀记载开始,传承有序,蕴涵至理、包罗万象,衍生出来的文化更是博大精深。然而近代,我们的汉字却经历
中华汉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世界上仅存的象形文字,从古代巫文祭祀记载开始,传承有序,蕴涵至理、包罗万象,衍生出来的文化更是博大精深。然而近代,我们的汉字却经历两次差点被取缔的危险!
大航海时代来临后,欧洲人逐渐走向世界,欧洲的语言也随之传向了世界,英法语系占领了部分非洲,北美、澳洲,拉丁语系中的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则统治力拉丁美洲,而汉字作为整个东方文化的核心载体,也曾面临拉丁字母化的威胁。
第一次危机
中国进入近代后,在国家危亡情况下,众多文人学者纷纷提倡汉字拉丁化,原因自然就是汉字字数众多繁杂,学习比较费劲,不利于国民教育的发展,在提倡汉字拉丁化中,又以刘半农、鲁迅等文坛先锋最为积极,相反,旧时代科举出身的那些遗老遗少极为反对。
1931年9月26日,第一次中国新文字代表大会,在海参崴举行,大会以瞿秋白撰写的《中国拉丁化字母》为基础进行讨论,认为汉字是古代与封建社会的产物,汉字的复杂性不利于普及大众,是影响民族进步的原因之一,大会确定汉字改革的方针是,根本废除象形文字,以纯粹的拼音文字来代替它,此后不断有改革汉字的声音加入,当时的民国政府也做过种种简化汉字和汉字拼音化的努力,但是由于时局动荡,文字改革并没有得到全力推广。万幸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扫盲运动,简化了汉字,确定了拉丁字母只作为注音工具的方案,短时间内,大街小巷、田间炕头都掀起了学习的热潮,扫盲效果非常显著,第一次汉字拉丁化运动就此湮灭。
第二次危机
上世纪八十年代,汉字又经历了一波拉丁化字母化的危机,因为这时候已经进入了电脑科技时代,电脑是从英语世界发展起来的产物,其系统研发和使用都是以英语为基础,其键盘自然也是按照西方文字思维设计的,26个字母就能拼出所有英语单词,在没有汉字输入的设备情况下,我们很多东西都难以输入电脑,汉字再一次站在了时代发展的十字路口,面临着生死抉择,有人开始断言,数字化时代带来了汉文化的危机,最危急的关头,王永民先生发明了堪称“中国第一软件”的五笔输入法,直接实现了汉字与26个字母按键的天然对接,成功阻止了汉字的字母化,事实证明,那些觉得我们文化失去了优势,就全部舍去的思想从来都是不可取的,我们不但要保住我们的文化积淀,还要骄傲的告诉世界,汉字是我们的文字,它的优越性无可比拟。
在70年前,日本经历过一次废除汉字的危机。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以美国为主导的盟军总部进驻日本,美国方面为了消除日本的军国主义,让日本真正的洗心革面,就想到了让日本废除汉字,因为在他们看来,汉字复杂难学,绝对会成为日本的教育障碍,而且日本宣传军国主义的大量口号都由汉字写成,所以只要废除了汉字,就能增进日本的民主主义,于是在1948年8月,一次决定是否废除汉字的“全国识字调查测试”开始了,美国和日本打算,如果这次全国测试能证明日本民众大多不认识汉字,那么废除汉字也就顺理成章了,然而最后的结果却让他们非常失望,因为在日本的270个市、町、村中,共选取了人参与测试,他们的年龄在15岁到67岁之间,受教育程度不限,测试结果显示,在这些人之中,无法读写汉字的人口比率仅为2.1%,约357人。也就是说,拥有97.9%约人的汉字识字率,其中还有4.4%的人约748人在测试中得到了满分。看到这一结果,美国人哑口无言,再也不提议日本废除汉字了。
惨痛的教训,就摆在我们面前,越南曾经是汉文化圈的忠实拥趸,学习汉字后,改造成“儒字”记载历史,后期实行拼音文字后,越南的历史已经没有人能够读得懂,失去了历史,一个民族失去了灵魂,变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文章来源:《汉字文化》 网址: http://www.hzwhbjb.cn/zonghexinwen/2020/0910/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