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汉字文化》栏目设置[06/28]
- · 《汉字文化》数据库收录[06/28]
- · 《汉字文化》收稿方向[06/28]
- · 《汉字文化》投稿方式[06/28]
- · 《汉字文化》征稿要求[06/28]
- · 《汉字文化》刊物宗旨[06/28]
汉字文化圈的盛衰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作者简介: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2017年1月14日),原名周耀平,出生于江苏常州,中国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阐释。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作者简介: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2017年1月14日),原名周耀平,出生于江苏常州,中国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阐释。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汉字文化圈在3000年中经历了扩大和缩小的巨大波动。
1.汉字原来是汉族的文字,经过传播和演变,形成一个汉字大家庭,包含几十种汉字式文字,书写属于不同语系的多种语言。不同的语言可以采用类型相同的文字,语言特点并不决定文字形式。汉语汉字和非汉语汉字组成一个庞大的汉字系统。
2.汉字传到南方和西南的非汉语民族,演变成为许多种“孳乳仿造”的汉字式词符文字。南方的壮族造出了“壮字”,越南的京族造出了“喃字”。西南各省的少数民族仿造更多的词符文字,例如苗字(三种)、瑶字、布依字、侗字、白字、哈尼字等。但是由于文字重床叠屋、使用繁难,或者缺乏民族共同语,文字因人因地而不同,最后都难免逐渐自行消失。
3.在宋代,汉字传到北方的契丹、女真、党项等民族,形成“变异仿造”的汉字式词符文字,法定作为辽金夏三国的朝廷文字,推行300年之久。但是,文字没有文化作为后盾,单靠军事和政治力量,难于长久维持,终于跟随政权灭亡而文字也灭亡了。
4.汉字传到东方的朝鲜和日本,演变出汉字式的字母。日本使用汉语文言500年之后,创造“假名”,再过1000年,“假名”成为跟汉字混合使用中的主要成分。朝鲜使用汉语文言1000年之后,创造“谚文”,再过500年,“谚文”成为跟汉字混合使用中的主要成分。这是汉字历史发展的突变。
5.汉字从黄河中部的“中原”传到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全国各地,形成吴语、闽语、粤语和其他方言的汉字式文字,但是都没有成为社会的通用文字。在作为英国殖民地的香港(1997年归还中国),粤语方言的汉字式文字比较发达,但是正式文书也用中国通用的文言和白话文。
6.在汉语方言的汉字式文字中,音节性的“江永女书”很特殊。它是一种小地区的妇女社会的秘传文字,跟其他汉语方言文字迥然不同。这是受了当地瑶族妇女的习俗影响。它书写汉语方言,但是跟“平地瑶”的文化相融合。在妇女解放和实行全民义务教育之后,妇女专用文字无法再继续存在下去了。
7.居住在云南西部边陲的傈僳族,长期处于中印两种文化之外的世外桃源,不满意基督教会所创造的不中不西的传教文字,由一位农民开天辟地创造自己的民族文字。这种文字跟江永女书相比,有两点相同。(1)同样是“变异仿造”的汉字型音节文字,都还没有规范化。(2)同样是封闭小社会要求突破文化束缚的启蒙行动。傈僳音节字是汉字大家庭中最晚诞生的小弟弟。
8.近一个世纪以来,在西洋文化的影响下,汉字文化圈逐步萎缩。
越南改用罗马字,放弃汉字。朝鲜全用谚文,放弃汉字。韩国仍旧使用汉字和谚文的混合体,但是汉字减少到一般使用1800个或者更少。日本的正式文字是汉字和假名的混合体,但是汉字减少到一般只用1945个常用汉字。日文已经从汉字中间夹用少数假名,变成假名中间夹用少数汉字。
9.但是,汉字在发源地的中国,地位依然稳定,而且由于不断扫盲而扩大应用。3000岁的老寿星正在学习使用电子计算机。
--摘自 周有光 《周有光文集》
文章来源:《汉字文化》 网址: http://www.hzwhbjb.cn/zonghexinwen/2020/0801/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