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汉字文化》栏目设置[06/28]
- · 《汉字文化》数据库收录[06/28]
- · 《汉字文化》收稿方向[06/28]
- · 《汉字文化》投稿方式[06/28]
- · 《汉字文化》征稿要求[06/28]
- · 《汉字文化》刊物宗旨[06/28]
鲁迅曾说过“汉字不灭,中国必亡”,他为何这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有人说,鲁迅的意义,正是文学的意义;鲁迅的价值,正是文学的价值。 在他的笔下,产生过太多太多让人为
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有人说,鲁迅的意义,正是文学的意义;鲁迅的价值,正是文学的价值。
在他的笔下,产生过太多太多让人为之深思的文章。他的文笔可谓是十分犀利,洞察也是直逼本质的。以前因为年少,上语文课的时候,有三大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前两怕,说出来想必大家都可以理解,但这第三怕则有点懵,一些朋友会问为何会怕周树人呢?其实,周树人就是鲁迅,周树人是本名,鲁迅则是其发表作品时所用的笔名而已。
鲁迅的作品,曾被收入语文课本最多时达到了30多篇,且每篇都是经典中的经典。那时候,老师习惯性的语句便是:“默写、背诵。”
拿《故乡》来举例,那时候对于这篇文章可是全文背诵的,至今还记得文中的经典语录【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前几日,笔者在查阅资料时,偶然看到了一篇文章,在文章中,鲁迅先生阐述了一个思想“汉字不灭,中国必亡。”乍一看,大文豪鲁迅先生的这个观点很不可思议,汉字乃是五千年中国历史的文化瑰宝,是国民赖以沟通交流的桥梁,为什么就要废除呢?
要理清楚这个问题,就先来看一看这句话出自哪里。这句话最早出现在他所撰写的《论语文改革》一书中,在鲁迅看来,方块汉字难认、难写、难学,大多数国人想要彻底精通学习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另外,关于汉字的看法,鲁迅先生在另一部作品中《关于新文字》也有阐述,他认为:“中国的方块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不但劳苦大众没有学习和学会的可能,就连有权势的上层人士,耗时一二十年,也不见得可以完全学会……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
在这里,我们要明确一点,鲁迅之所以会这样阐述,那是他从当时的背景角度出发,为了改变国家贫穷、落后、挨打的局面,才有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观点。
众所周知,在上世纪刚开始不久,中国便兴起了旨在“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运动,史称新文化运动,发起人是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接受过新式教育的文人墨客。
在这些文人们看来,近代中国之所以处于落后挨打的状况,根本原因就是国内百姓文盲率太高,而导致文盲率过高的原因就是当时的汉字太难学了。汉字(当然是繁体字)的艰深,使得大多数国人,永远和前进中的文化隔离。
面对这一现状,当然是要打破,正所谓不破不立。1913年2月15日,当时的北洋政府教育部组织展开了一场主题为“读音统一会”的会议,邀请南北两方有知识、有头脑、有见解的文人共同参加,其目的就是探讨汉语拼音化的可能性。
在此次会议上,南北两方的参会人士在国音和字母以及母韵上产生了激烈的冲突,讨论了半天最终也没达成共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还是因为汉字太博大精深了,就连有文化的人都没有形成统一的思想,让文化水平极低的民众如何才能完全领悟其含义呢?
现如今,我们应该感到庆幸,所学、所识的汉字乃是简化后的汉字。在鲁迅先生提出取代汉字的同时,汉字的简化工作就已经开始了,在经过岁月的洗礼后,简化后的汉字,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最不可缺少的的部分。
汉字,对中国数千年文化历史的传承,是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是所有国人的根!
文章来源:《汉字文化》 网址: http://www.hzwhbjb.cn/zonghexinwen/2020/0730/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