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汉字文化》栏目设置[06/28]
- · 《汉字文化》数据库收录[06/28]
- · 《汉字文化》收稿方向[06/28]
- · 《汉字文化》投稿方式[06/28]
- · 《汉字文化》征稿要求[06/28]
- · 《汉字文化》刊物宗旨[06/28]
浅析汉字域外传播的足迹以朝鲜王朝为例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引言 论及汉字的域外传播,先得明确“中华文化传播”的概念。首先,“文化传播”又称“文化扩散”,是指人类文化由文化源地向外辐射或由一个社会群体向另一群体的散布过程
一、引言
论及汉字的域外传播,先得明确“中华文化传播”的概念。首先,“文化传播”又称“文化扩散”,是指人类文化由文化源地向外辐射或由一个社会群体向另一群体的散布过程。“中华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定义,当今则是指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总汇。从今天来看,朝鲜半岛与中国已然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是独立地保有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质。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播的一个载体,笔者认为,汉语汉字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当属于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一部分。
中国与朝鲜半岛比邻而居,两地自古以来交往频繁。尽管历经朝代更迭、江山易主,中国与朝鲜半岛始终保持着良好的跨域交流,尤其表现在语言文字方面。十五世纪以前,朝鲜人虽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在与中国的社会接触过程中,朝鲜人开始借用汉字进行书写,并延续了千余年,直至1910年日本占领朝鲜半岛,汉字才被彻底废除。中国汉字的使用对朝鲜本族文字的创制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以朝鲜王朝世宗大王时期创制的《训民正音》最具代表性。因此,本文将从汉语在朝鲜王朝的传播情况和汉字对朝鲜文字的影响这两个角度浅析汉字在朝鲜王朝的传播足迹。值得说明的是,对于朝鲜半岛的历史变革和当今的政治形势,本文在论述的过程中将不做区分,统一用“朝鲜语”和“朝鲜文字”进行说明,只在个别地方指出具体的数据来源。
二、汉字在朝鲜王朝的传播
汉字在朝鲜王朝的传播得益于国内外诸多因素,反过来也对朝鲜王朝以及两国的交流和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本节将从两国关系、学习汉语的主观需要、积极的教育政策以及《训民正音》的创制四个方面详细阐述汉字的传播情况。
(一)朝鲜时代两国的关系
朝鲜王朝也称朝鲜时代,是朝鲜半岛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明洪武二十五年,李成桂推翻了高丽自立朝鲜王朝,此时的中国正值明太祖时期,明太祖“命仍古号曰朝鲜”。①两国建立国交并维持了朝贡的关系。此后的五百余年,中朝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始终保持着良好的交流,这就为汉字在朝鲜的传播提供了稳定的客观条件。
(二)崇尚儒学和汉诗文之风
朝鲜王朝是儒家思想在朝鲜发展的全盛时期。统治者将儒教视为国教,中国儒学在朝鲜得到了广泛的传播。1398年朝鲜王朝设立最高教育机构成均馆,即当今韩国乃至亚洲顶尖学府成均馆大学的前身。馆内设有专门讲授儒学的明伦堂和供奉孔子的文庙。世宗大王更根据儒教的礼仪规范编纂书籍,施行仁政。“儒学宇宙观的核心天命观与朝鲜固有的信天思想结合而成为朝鲜的正统观念,‘敬天命’‘畏天命’是当时朝鲜人的基本信条。”②
另一方面,朝鲜王朝具有学习汉诗文的历史传统。随着汉字和汉文学经典的传入,在三国时期朝鲜就已经有了学习汉诗文的传统,出现了大批有所建树的汉学家。新罗人崔致远被称为古代朝鲜汉文文学的鼻祖,著有《桂苑笔耕》20卷,在近体诗方面成就很高,一首《秋夜雨中》道尽这位异乡人的绵绵思乡之情。古代朝鲜文学作品中,汉文文学作品占比相当重,其中大量作品以中国为描写对象或者以中国为背景,还有对中国诗歌等作品的评论。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朝鲜人士逐渐培养出与中国文人大体一致的审美趋向,因此杜甫忠君爱国、忧国忧民的作品颇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朝鲜举国的儒教和汉学氛围催生了国民学习汉语汉字的需要,汉文化的拥趸者云集。
(三)朝鲜王朝采取积极的教育政策
如前所述,朝鲜王朝大兴儒学和汉诗文之风,为培养高水平的汉语人才,朝鲜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教育政策和制度,保证了汉语、汉字在朝鲜的有效传播。
首先,朝鲜政府在建国之初设立了司译院,作为官方设置的学习外语、培养翻译人才的专门教育机构。司译院培养了大批精通汉语的人才,为中朝贸易往来、文化交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朝鲜王朝规定了相关的取士制度,在科举考试中设置了“译科”,以选拔翻译官。译科考试主要采取“讲书”和“译语”两种形式。“讲书”主要考察对汉语课文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并用朝鲜语进行解读。“译语”则是用汉语进行翻译。这两种考试形式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会话能力。
(四)《训民正音》的创制
文章来源:《汉字文化》 网址: http://www.hzwhbjb.cn/qikandaodu/2021/0722/1040.html
上一篇:推广普通话及规范汉字的实践探讨
下一篇:从观物取象看汉字的生命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