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汉字文化》栏目设置[06/28]
- · 《汉字文化》数据库收录[06/28]
- · 《汉字文化》收稿方向[06/28]
- · 《汉字文化》投稿方式[06/28]
- · 《汉字文化》征稿要求[06/28]
- · 《汉字文化》刊物宗旨[06/28]
当代中小学书法教育之我见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高科技普及,运用电脑和手机的人们基本实现了办公写字的自动化,手写汉字的方式也逐渐被键盘的输入法所代替,书法的实用功能受到严重冲击,而中小学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高科技普及,运用电脑和手机的人们基本实现了办公写字的自动化,手写汉字的方式也逐渐被键盘的输入法所代替,书法的实用功能受到严重冲击,而中小学生也因为应试教育的缘故,所以对书法艺术不再重视。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2009年9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小学生本应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但现在很多人对书法一无所知,国家虽然对这一问题越来越重视,但目前仍旧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正是由汉字的起源说起,分析中小学书法的必要性、存在问题以及提出一些建议。
一、书法与书法教育
(一)汉字的起源
书法的产生是伴随着文字的演变而不断发展的,关于汉字的起源,流传最为广泛的有仓颉造字说、结绳说与起一成文说三种。首先是仓颉造字说,最早出现仓颉的名字是荀子提出的,荀子认为并不是仓颉创造了文字,仅仅是好书独传而已。虽然文字不是仓颉所造,但是在文字产生的时候,一定是有仓颉这样的人对文字进行了规范整理;其次是结绳说,许慎《说文解字·序》中曾提到过,在没有产生文字的远古时代,人们用结绳的方法记事,但结绳与文字毕竟不同,所以结绳并不能发展成为文字;最后是起一成文说,宋代郑樵首先在《通志·六书略》中提到过“一”字可做五种不同的变化,通过不同的转折方式,可以构成汉字的各种结构,这一理论是在《老子》的道家哲学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所建立的,但这一理论也并未得到证实。随着考古学家的不断发现,在许多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刻画符号,所以文化起源的另一源头也有可能是陶器刻画或原始图画。
(二)书法的发展
最早的甲骨文已经具备了书法形式美的基本要素,如刻画书法的笔画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以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排列组合的章法美。到了先秦,书法工具的不断改进,使得书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秦代开始,书法便从小篆不断更替演变,“书同文”的出现使得文字从战国后期的纷乱回到了平正的道路,也为规范书体奠定了基础。汉代对文字的书写实用性有了较高的要求,所以较为便捷的隶书应运而生,由于东汉时期鸿都门学这样的官学以及书法家所形成的流派与家学,书法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所以书法理论的篇章也逐渐出现。魏晋南北朝是书法发展的繁荣期,这一时期有着王羲之、王献之等书法大家,这一时期的书法艺术也是历史上其他时期所难以超越的。唐代的繁荣昌盛以及唐代帝王对书法的重视对书法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形成了规范的正体楷书。宋代的“尚意”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继晋、唐之后的另一高峰。元代的书法成就虽不突出但是也有着十分鲜明的时代特色。明清书法在书写形式上不断更新,书法艺术得到蓬勃发展。
(三)书法教育的发展
就古代书法教育而言,可分为官学与私学两类。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专门学习书法的课程。秦代则以统一的教材“书同文”来学习书法。东汉时期更是设立了鸿都门学,培育了一批书法人才。魏晋时期大多以家学传承或师徒相授的方式来学习书法。唐代时期书法是科举考试内容,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书法教育体系。北宋时设立书学配以博士任教并由国子监管辖。明清时期由于科举考试的影响,出现了馆阁体与台阁体。总而言之,古代的书法教育并不只是单纯的书写,而是以“书学”的概念来学习的,这样才能学到书法的内涵。
在现代社会中,书法教育从低迷到恢复最后重新发展,过程波折很大,但总体来说是向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向前发展的。目前的书法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问题尚待解决。
二、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必要性
(一)坚定文化自信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这是中华传承了上千年的瑰宝,书法从材料的选择以及书写方式都体现出了独属于我们东方的人文精神。中国书法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也显示出了世界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以及赞扬。王蒙先生曾说过“书法教育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希望,传统文化的继承人,需要从小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学习书法的过程就是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学习书法有助于青少年坚定文化自信,培养爱国情操。
文章来源:《汉字文化》 网址: http://www.hzwhbjb.cn/qikandaodu/2021/0623/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