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触摸汉字文化夯实汉字教学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

来源:汉字文化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人生聪明识字始。”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 段的要求中提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第二学段中提出“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人生聪明识字始。”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 段的要求中提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第二学段中提出“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第三学段提出“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但在平时的识字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先把书中的生字词做成PPT,再出示生字,带着拼音指名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去掉拼音指名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然后一字不落地对每个汉字进行分析,记忆字形,给生字组词,指导书写。试想,这样的生字教学形同摆设,教学无重点,识字无情趣。其实,课文中有些生字学生早已熟悉,充其量只能称作概念上的生字,未必是事实上的生字。况且,如果生字教学仅仅是为认识这几个生字,那岂不是对中国汉字的白白耗损和辜负?须知,在中国汉字中,字字有乾坤,字字有古今,字字有大道,字字有人生,字字有文化。我们语文教师教的是汉字,感悟的是文化,传授的是做人之道。

一、利用信息技术,寻汉字之根

汉字是中华文化之根,是中华文明之母,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向心力,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靠它来传承,依它来推进。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就是一部别有风味的民族文化史。那里面有神秘的传说,有君王的意志,有文人的情怀,有艺人的奇想,更有无数人智慧的结晶。学习汉字,我们不妨从古代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到今天的楷书、行书,沿着这条汉字铺就的古道,品一品历史的意蕴。

一个汉字就是一连串中国文化的故事。教学中,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或容易出错的或文化内涵深厚的字,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寻找汉字之根,然后制作成PPT、flash动画或微课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体验汉字的由来,体会先人造字的理据。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识字效果很好。比如:教学汉字“瓜”,我们可以追溯到它的起源,制作成PPT展示,金文,小篆,楷书。同样,教学“爪”时我们也可以制作成PPT或flash动画展示其演变过程:甲骨文 ,小篆,楷书。我相信,通过对“瓜”和“爪”演变过程的直观感受,以后学生还会混淆 “瓜”和“爪”吗?同时,汉字学习之趣油然而生。

有些汉字好记好认,我们可以不必去探究它的形,可以根据它的文化内涵,追寻它的意。比如:教学汉字“青”时,好读,好认,好记,那我们还教什么呢?此时,我们就要挖掘“青”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弄清,同样一个“青”,它在不同的诗句中,所代表的颜色各不相同。《乐府诗集·长歌行》“青青园中葵”中的“青”表示绿色;杜甫《绝句》“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青”意为蓝色;李白《将进酒》“朝如青丝暮成雪”中的“青”代表黑色。还有“青黄不接”“青梅竹马”“青云直上”等,它们还表示颜色吗?就连古代的排位也居然和“青”有关,所以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这个说法,告诉同学们,课后可以上网搜搜“青”的其他文化意蕴。

二、利用信息技术,拓汉字之源

目前,识字教学分散在课文中,比较零散,字和字之间,往往联系得不够紧密,学生受到的多半是识字写字教育,不能有效地感悟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有开发识字课程的意识,学一字带多字。一位教师教学《虫之歌》时做了拓展:“雨后天晴出彩虹,动物出门来运动。蚂蚁齐心运粮食,蜘蛛结网捉蚊虫。蝴蝶跳舞穿华衣,蜜蜂采花来酿蜜。青蛙带着小蝌蚪,游泳碰着虾公公。”一首儿歌,帮助学生积累了许多有关“虫”旁的生字,而且了解了一些小动物的种类及特点等自然常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当然,拓展识字时,可结合运用多媒体技术,辅之以图文并茂的介绍,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借助多媒体识字,能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识字方法,汉字70%都是形声字,为了使学生掌握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制作课件时,要结合汉字的构字规律,充分体现形声字的特征。如教“青、清、请、情、晴、蜻、睛”这组生字时,首先出示基本字“青(青草、青蛙)”的画面,组织认读。接着出示小河流水的画面,让学生猜一猜“清水”的“清”应该怎么写,学生很快明白,在“青”的左边加上三点水旁,于是教师用鼠标轻点“青”字,一个活灵活现的三点水旁就飞了出来,与“青”字组成了“清”字。以此类推,教学“请、情、晴、蜻、睛”这几个字时,为了能更好地突显形声字中偏旁表义的特点,制作课件时,可把偏旁做成醒目的红色。一组字学完后,教师将这组字集中展示在屏幕上,组织学生认读、观察、讨论,这组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怎样可以更好地记住这些字。学生观察比较,很快就领悟到这组字的异同,总结识记方法。我相信,经过这样的拓展训练,学生不仅由一字学一组,记忆深刻,再也不会混淆了。渐渐地,学生掌握了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和规律,对识字越来越有兴趣,并逐渐学会运用这一规律自己去识字。

文章来源:《汉字文化》 网址: http://www.hzwhbjb.cn/qikandaodu/2021/0323/784.html



上一篇:字理识字在汉字文化传承中的价值
下一篇:创新汉字文化传播方式探析以汉字巡展为例

汉字文化投稿 | 汉字文化编辑部| 汉字文化版面费 | 汉字文化论文发表 | 汉字文化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汉字文化》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