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汉字文化》栏目设置[06/28]
- · 《汉字文化》数据库收录[06/28]
- · 《汉字文化》收稿方向[06/28]
- · 《汉字文化》投稿方式[06/28]
- · 《汉字文化》征稿要求[06/28]
- · 《汉字文化》刊物宗旨[06/28]
古代辞书中的建筑文化信息探微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在我国古代辞书中,《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比较著名的。该书中收录了众多的宀部字,宀部字与古代建筑文化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建筑是文化的上部结构,建筑的每一现象
在我国古代辞书中,《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比较著名的。该书中收录了众多的宀部字,宀部字与古代建筑文化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建筑是文化的上部结构,建筑的每一现象都有文化的根基。”[1]43这些汉字一方面展示了从穴居野处到地面建筑的悠久建筑文化,另一方面也展示了人与建筑、社会乃至天地万物的关系。
1 宀部字对上古建筑及五行思想的反映
房屋建筑既保障了人身财物的安全,又为社会生活的改善奠定了基础,《说文》中的宀部字从文字构造、文化意蕴的独特角度反映了古代建筑和上古先民生活的实际情况,较全面展示了房屋建筑从上古时期一直到汉代的发展演进过程。上古先民最初是“穴居而野处”,利用天然洞穴居住,其后又掘地为穴、上立草木以遮风雨,最终木骨泥墙,形成了壮丽繁复之宫室。在《说文》中,对房屋建筑基本形制进行描述的有“宕、宋、宅、家”等字。
远古时期,先民多以石洞为居,反映在宀部字上有如“宕”字,《说文》曰:“过也。一曰:洞屋。”朱骏声《通训定声》:“洞屋当为本训。”林义光《文源》:“洞屋,石洞如屋者,从石宀。洞屋前后通,故引申为过。”“宕”的甲骨文义据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释为“会如屋山洞之意”[2]。石料在中国传统建筑样式中运用较少,多在柱子的底部使用垫石,称为础。传统上以为中国地上建筑缺乏石料运用,实则不然,传统建筑中广泛使用的砖瓦与石料性质相近,据考证,周代可能就已经开始使用砖瓦,如《诗经·陈风·防有鹊巢》“中唐有甓”,甓即建筑所用的砖瓦。砖瓦以水、土为原料,以火为辅,其性近石,金石相通,火以木生,所以砖瓦可谓是涵括了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因砖石在后世五行观念中以为属金,气有阴杀,因而多应用于墓室陵园之建筑,这属于五行思想对建筑材料选择的影响。
氏族时代,先民离开了洞穴,开始构建以草木为主材的房屋,掘地为浅穴,四周树以木桩,上覆茅草屋顶,室内以木柱支撑,四周墙体表面涂泥以挡风寒,其形制即《说文》“宋”字,“居也。从宀,从木。”徐铉以为:“木者所以成室以居人也。”林义光《文源》:“木者,床几之属,人所依以居也。”上古时期我国木材丰富,易于采运加工,因而成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宋”字就是与建筑材料木材有关的宀部字,反映了先民的建筑材料意识。中国传统建筑观视建筑为自然的一部分,房屋应居者的需求而建,居住者“视建筑且如被服舆马,时得而更换之”[3],因而多选择木材为建筑材料。自然界的树木是生命源泉的象征,在五行中,木又被视为吉象,以木为材的房屋包括建筑内的众多木柱、家具自然暗喻着居住者欣欣向荣、家业兴旺。
土是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材料,这主要缘于其来源方便、广泛,先民对黄土的特性也有深入的了解,因而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孟子·告子下》:“传说举于版筑之间。”版筑即用木板夹持,中间夯筑黄土以建墙,后世的建筑大多因循此道以土为主材修造,土木所建造的墙壁也是古老洞穴的延续。土木这两种建材在性质上天然接近,因而表现在五行理论中就是它们相辅相成。土木所建即为家宅,“宅”字,《说文》以为:“所托也。”《玉篇·宀部》:“宅,人之居舍曰宅。”《正字通·宀部》:“宅,今谓屋为宅。”宅为居住休息的地方,是一般性的住宅。《急就篇·卷三》颜师古注:“宅,总言院宇之中也。”引申为院落。家,《说文》:“居也。”《段注》:“此篆本义乃豕之居也,引申假借以为人之居。” 《玉篇·宀部》:“家,人所居,通曰家。”《尔雅·释宫》:“牖户之间谓扆,其内谓之家。”“家”的本义即为人的基本居室。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建筑所使用的材料相当丰富,有泥土、草木、砖石、金属等,在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也有所侧重和变化,上古时代和北方地区多使用泥土草木,建筑手段以木骨泥墙、夯土等为主,近世和南方地区多以砖混、纯木建筑为主。建筑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因为先民以房屋象征天地,因而这些建筑材料也被认同为构造天地的基本元素,这对传统五行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宀部字中蕴含的宗教文化意义
建筑还蕴涵着审美趣味、宗教态度、社会风尚等文化意识,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在“室、宗、宔”等字上就描述了宗教建筑与物品,体现着宗教祭祀功能。古代中国为尊崇祖先的宗法社会,对祖先、神灵的崇拜源于上古时代,先民囿于自身力量,对风雨雷电、洪涝干旱、生老病死、福祸人事等自然和社会现象缺乏客观与正确的认识,以为天地之间存在着超异力量在主宰、控制着这一切,于是便有了神鬼的观念。在这种信念的驱动之下,先民们逐渐树立了祖先信仰和天神地祇信仰,并创立崇拜偶像、修造神庙,举行各种规模的祭祀活动。对祖先的崇拜是先民对血亲祖辈的敬仰,膜拜的目的是为了保佑家族的延续、福祉以及在对外争斗中获得胜利。
文章来源:《汉字文化》 网址: http://www.hzwhbjb.cn/qikandaodu/2020/0918/524.html
上一篇:微课引领 让写字教学更高效
下一篇:加强字理探究 明确文化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