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河南省打造国际汉字文化圣地研究

来源:汉字文化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姬铁成(1960-),男,河南偃师人,洛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河洛文化研究. 刘彦卿(1963-),男,河南偃师人,洛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河洛文化研究. 文字是

姬铁成(1960-),男,河南偃师人,洛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河洛文化研究.

刘彦卿(1963-),男,河南偃师人,洛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河洛文化研究.

文字是文明的基石。中国的方块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使用空间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从甲骨文一路走来,跨越时空,记录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承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传承有序的古典文字,汉字对中华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贡献,已远远超越了文字记录语言的一般属性,而成为独具特色的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系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7年12月11日,汉字鼻祖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也足以说明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字的重要文化价值及其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

河南是中国汉字文化的发祥地。不管是传说中造字的仓颉,还是在龟甲兽骨上刻文占卜的殷商贞人,以及研究汉字密码、编撰《说文解字》的许慎,均在中原大地上留下了众多的文字文化胜迹。因此,笔者认为,在落实国家“中华文化走出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战略[1]的今天,充分发挥河南省独特的汉字文化优势,把河南省打造成国际汉字文化圣地,应成为河南省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提升河南省国际影响力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河南的汉字文化资源得天独厚

在世界文明史上,几大古老文明都曾创造出自己的文字。然而,历经千年之后,苏美尔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等,与它们所代表的文明一样,都被历史的长河无情湮没,唯有汉字与伟大的中华文明,经久不衰,生生不息,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所以,人们称汉字的发明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2。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在全国许多地方都能找到文化遗存,但中原大地的汉字文化资源,无疑最为丰厚、最为靓丽、最为得天独厚。

(一) 我国最早的契刻符号发现地在河南省舞阳

2013年11月,一批距今约8 000年、刻在随葬于墓中的甲骨契刻符号和骨制管乐器骨笛,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这一重大考古发现为探索中国文字和音乐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引起海内外学人对中华汉字起源的丰富联想和关注[3]。这说明在安阳殷墟的卜辞成为比较成熟的文字之前,我国汉字的起源还有一个相当长的发展历程。同时也表明,中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中原确为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二)仓颉造字遗迹遍及中原

汉字的诞生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开始,被推到了惊天地、泣鬼神(“天雨粟,鬼夜哭”)的高度。尽管仓颉到底是在何处造字,目前说法不一,但在全国8处仓颉活动比较频繁的地方,有4处是在中原一带,即洛阳市洛宁县长水乡玄沪水入洛处的仓颉造字台、开封市的东汉陈留城东北黄河大堤外的仓颉造字台(附近有仓颉墓)、始建于东汉永兴二年(公元154年)的濮阳市南乐县吴村的仓颉祠(附近有仓颉陵)、商丘市虞城县古王集乡堌堆坡村西的仓颉园(此处有始修于汉灵帝熹平六年即公元177年的仓颉墓)。仓颉是中国文字之祖,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如日月经天,自然不是某地的文化专利,但能在中原大地留下诸多遗迹,说明中原地区是当年仓颉活动的主要场所,仓颉在中原一带造字的可能性非常大[4]。

(三)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发现于安阳

殷墟甲骨文自清末在安阳被发现以来,目前出土有大约15万片,4 500多个单字,涉及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内容极为丰富。从已识别的约1 500个单字来看,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成熟的文字,与世界四大古文字齐名,并已经形成一门世界性的学科——甲骨学。甲骨文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是观察3 000多年前黄河流域人们生活的最佳窗口。

(四) 洛阳和漯河是“字圣”许慎编撰《说文解字》的地方

东汉的许慎是汝南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人,是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有“字圣”之称。在京城洛阳和故里漯河,历经21年,许慎成功编撰了《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说解文字原始形体结构及考究字源的文字学专著。此书架起了连接古今的时空隧道,让今人能沿此道走向不可知的未来。许慎的家乡漯河市,也因此获得“中国汉字文化名城”之美誉。

此外,帮助秦始皇“书同文”、制定规范书写“小篆”的李斯,是河南省上蔡人;我们至今还在使用的规范性字体“宋体”字,产生在河南省开封;著名的活字印刷术,也出现在河南省。就连当今将汉字现代化、创造出五笔字型电脑输入法的王永民,也是河南省郑州市人。可以说,中国汉字从产生、发展、规范到现代化,都离不开河南省这片沃土。

文章来源:《汉字文化》 网址: http://www.hzwhbjb.cn/qikandaodu/2020/0826/471.html



上一篇:《闽都别记》中的汉字文化
下一篇:从汉字的“元认知”到“暖认知”——低年级识

汉字文化投稿 | 汉字文化编辑部| 汉字文化版面费 | 汉字文化论文发表 | 汉字文化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汉字文化》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